包爱军(包·达尔汗):蒙古族,生长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200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获博士学位,蒙古族第一位音乐学博士。
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央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体育学部主任;中央民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艺术体育组组长;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009年);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5年);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
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007年);
“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014年);
国家级一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概论》主持;
学术研究与学科教学领域: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佛教音乐研究、蒙古传统音乐研究、北方游牧与农耕音乐文化比较研究。
社会兼职: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委员会传统音乐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主任、传统音乐名词编写组组长;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
1.主要著作
《蒙古佛教音乐通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5月版;
《蒙古佛教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出版),2004年获第八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蒙古族长调民歌》,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1月;
《蒙古佛教音乐》(蒙古文版),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年5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学会杯”获奖文集》(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
《中国与周边国家跨界族群音乐文化——2011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学术论坛论文集》(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贡献》(音乐部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
《满山红叶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少数民族音乐创新教育研讨会论集》(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
“新世纪民族音乐创新教育丛书”(主编),2008-2019年已陆续出版30部研究成果;
《梅日更葛根研究萃集》(合作),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6月;
《蒙古长调》,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
《毛依罕研究》(蒙古文,合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年;
《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合著),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年;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概论》(专著),200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合作),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
2.主要论文
《田联韬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科建设》,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2;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学科对象类别新论》,《山高水长——杨荫浏诞辰120周年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
《共同体文化互赏互认中少数民族音乐学之价值》,艺术评论,2020;
《区域音乐研究的两个视角、两个元素》,《交响》,2023;
《和谐之乐、颂声扬——中国民族音乐之共享品格》,中国民族,2023;
《藏传佛教及其音乐文化流传蒙古地区缘由探究》,中国音乐,2008;
《掠过京城的清风、驻牧心灵的诗话》,人民音乐,2007;
《“莱青”辨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蒙古语诵经音乐与诗歌韵律之关系》,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
《佛缘再聚探法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
《呼唤生命的音乐(评色•恩克巴雅尔合唱作品)》,人民音乐,2002;
《蒙古佛教器乐曲种类》,音乐研究,2002;
《蒙古佛教诵经音乐的多元文化特征》,中国音乐学,2002;
《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器乐“经箱乐”初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
《论“安代”歌舞与蒙古博教音乐间的亲缘关系》,中国音乐学,2001;
《蒙古博教幸存缘由考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
《草原上升起的一道彩虹》,音乐研究,1999;
《蒙古音乐术语“urtu in daguu”辨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
《蒙古民歌“长调”名称的质疑》(蒙古文),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
《荀况论声乐与礼仪、天道的关系》,厦门大学学报,1997。
3.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与各民族音乐交融共生研究》(22ZD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蒙古文大藏经《丹珠尔》部诵经仪轨音乐研究”,2017年8月立项。
国家民委2012年度科研项目:《雍和宫佛教仪轨音乐研究》,2012年6月立项
中国平安科技与中央民族大学联合项目:《人工智能音乐联合实验室》(200万),2018年9月立项。
教育部、财政部专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音乐学)建设项目》(项目主持),2009年12月立项。
中央民族大学创新团队计划项目:《乌兰牧骑式社会主义文艺新传统与新时代民族音乐繁荣发展关系研究》(20万),2018年5月立项,(编号:2018CXTD13)。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雍和宫佛教音乐文化研究》,2006年9月立项。
国家民委2004年度科研项目:《蒙古宗教与祭祀音乐文化研究》,2005年1月立项。
2002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概论》,2002年6月立项。
教育部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蒙藏佛教音乐文化比较研究》,2005年12月立项。
教育部2005年“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中国藏传佛教音乐文化的流布与地域化变异》,2006年3月立项。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通史》(合作),国家民委“十五规划”项目,2002年立项。
4.主要获奖
专著《蒙古佛教音乐文化的多元性》,2004年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中央民族大学特色实验班十年改革探索”,获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乌兰牧骑发展现状调查与新时代民族艺术传承创新的对策建议》,获2019年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三等奖。
《少数民族音乐高校专业化传承与“民族英才”培养之创新模式》,获2019年度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论文《蒙古音乐术语“urtu in daguu”辨释》,2003年获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首届论文评比二等奖;
歌曲《青驹赞》,2001年获文化部、国家民委、广电部第十一届孔雀杯新歌创作奖;
4.主要学术报告:
第三届“一带一路” 音乐教育联盟国际大会:《“一带一路”多彩民族音乐艺术融合发展的特性与模式》,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231015.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与各民族音乐交融共生研究”高峰学术论坛:主旨报告《中华民族共同体音乐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31118-20.
“第四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论坛暨阿底峡大师思想学术研讨会”:《佛教音乐中国化的多路径与多民族文化特质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211119.
“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学科对象类别新论》,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1110-12.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藏传佛教音乐文化的蒙古化研究》,中国•无锡,2009.3.26-4.7;
2018“世界宗教文化高层论坛”:《蒙古佛教音乐的多元性特征及其文化传承意义》,中国·北京,20181028-30.
中国当代音乐学研讨会:《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认知中的理论发现与理论设计》,中国·北京20181102.
海峡两岸“中国文化与宗教大同暨五台山佛教文化”研讨会:《蒙古佛教音乐的多元特征及其学术意义》,中国•五台山,20120705-08.
2011亚太民族音乐学术研讨会:《从蒙古乌尔汀哆现状谈传统民间音乐的保存》,中国•北京,20111027-29.
中国第二届蒙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佛教与汉、藏、蒙三文化整合之比较》,中国•呼和浩特,2008.9.21—25;
中国佛教音乐文化大典研讨会:《藏传佛教音乐文化结构》,中国·北京20070828-0902.
中国第二届音乐学博士论坛:《中国藏传佛教音乐文化的流布与地域化变异》,中国·北京,20061226.
第二届韩中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蒙古语诵经音乐的律动与格律特征》,韩国•仁川,20041117-22.
日本音乐学会创立50周年纪念国际大会:Multi-cultural traits of Mongolian Buddhism
Music of Sutra-chanting,日本·横滨,20021102-5.
第九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年会:《质点扩散性文化观照法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音乐学分析》,中国·贵州黎平,20021003-7.
第四届中日音乐比较国际研讨会:《20世纪初内蒙古与日本音乐教育比较》,日本·冲绳,20011122-26.
“中国音乐研究在新世纪的定位”国际学术研讨会:《经箱乐》,中国·香港,20010105-12
第二届全国旋律学学术研讨会:《从音乐形态看安代与蒙古博教音乐间的关系》,中国·香港,20000620-24.